“没想到手术第二天就能坐起来,现在感觉很好,还是你们技术好!”8月20日,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创伤中心的病房内,年过六旬的张阿姨抚摸着髋部,难掩激动。一天前,医院率先在全国采用“骨创伤机器人+全功能骨科机器人”双机联合模式为张阿姨进行了手术。
\n不久前,她因意外摔倒导致骨盆C1.3型骨折——这一被骨科医生称为“骨折之王”的严重创伤,曾让她和家人陷入绝望。如今,在医院创伤中心两台手术机器人的“默契配合”下,仅10多毫升出血量就完成了精准复位固定,让她重获新生。
\n据介绍,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,高龄骨折患者正迅速增多。老年人骨骼脆弱,康复能力弱,一旦骨折便往往面临严峻考验。“老年人最怕的就是卧床。”医院创伤中心常务副主任陈晓华指出,患者一旦长期卧床,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。
\n因此手术往往成为必然选择,但高龄患者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,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、出血多、恢复慢,医生还需在复杂解剖结构中“凭经验”操作,手术风险和难度都比较大。
\n如何在最小创伤下实现最快恢复,成为临床一大难题。
\n为解决这一难题,造福更多患者,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率先在全国采用“骨创伤机器人+全功能骨科机器人”双机联合手术模式,突破了闭合复位和通道螺钉固定两大技术瓶颈,将骨盆骨折治疗带入到一个全新的精准微创时代。
\n手术中,骨创伤机器人化身“精准导航仪”,通过3D透视实时捕捉骨折部位的细微移位,医生在控制台前调整机械臂,将错位的骨骼一点点进行复位并固定。紧接着,全功能骨科机器人接过“接力棒”,根据复位后的三维数据,避开血管神经密集区,精准进行螺钉固定。
\n在两台设备的协同之下,复位、固定一气呵成,螺钉植入误差控制在亚毫米级别。整个手术只有1公分左右的切口,术中出血仅10毫升。
\n“双手术机器人模式不仅可以减小患者的创伤,更实现了精准、微创、快速的手术治疗,让患者能早期下床活动,大大降低了并发症风险。”陈晓华表示。
\n更值得关注的是,双机器人技术为急诊救治提供了全新路径。严重骨盆骨折常合并致命性大出血,以往在急诊条件下进行切开复位时,出血风险极大,几乎无法实施;而单纯依靠人工闭合复位又难以达到理想对位。现在有了创伤手术机器人,能在急诊阶段就快速完成骨折复位固定,从根本上控制出血,为抢救生命赢得时间。
\n据了解,除骨盆骨折外,该机器人系统还能精准完成四肢骨折的急诊复位固定,为多发伤患者的“损伤控制”和早期康复奠定基础。
\n(文/周力巨)
\n原标题:全国率先!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手术机器人“双机合璧”精准复位固定骨盆骨折
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