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大河网讯 10月30日清晨八点,学校附属医院急诊科里已是一片忙碌。黄河科技学院国际学院学子董泽峰的身影穿梭其间,一身洁净的白大褂映衬着他专注的神情。这是他实习的第38天。他跟在主治医生身后查房,仔细聆听、低头记录、观察病人输液的状态,随时准备协助老师救治患者——这些细致而充实的工作,构成了他最近的生活日常。

透过这份专注与沉稳,依稀可见另一个挺拔的身影。就在今年的9月3日,他作为预备役部队方队的一员,与战友们以最高标准正步通过天安门,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。
从阅兵场到病房,从仪仗兵到护理专业学生,场景在变,身份在变,但那份刻进骨子里的责任、坚韧,却如同一道贯穿始终的脉络,联结起他的成长篇章。
那把雨夜的伞,是军装梦最初的姿态
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,从董泽峰记事起,他就一直和奶奶生活在老家。尽管偶尔会萌生出没有父母在身边的落寞,但和奶奶相伴的日子却有着平淡而醇厚的温暖。
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,雨滴在青石板上溅起细碎的水花。十一岁的董泽峰坐在门廊下写作业,奶奶正在灯下修补他体育课上磨破的裤子。暖黄的灯光从门帘缝隙漏出,在他作业本上跳跃成斑驳的光影。想起远在广东的父母从不过问他的成绩,每次通话总是那句“平安健康就好”,再看看手中画满红叉的试卷,少年的心里憋着一股劲儿。 雨幕中,邻居李叔拖着行李深一脚浅一脚地走来,浑身湿透像个水人。“叔,咋不打把伞?”少年关切地问。“不碍事,这就到家了。”李叔抹了把脸上的雨水,挤出一个疲惫的笑容。董泽峰转身去拿伞,出来后那个背影已消失在雨幕中,他喉咙突然发紧。那晚,他在日记本上一笔一画地写下:“我要快些长大,长成能替所有人遮风挡雨的大树。”
正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